主体性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Published On: 12/05/20170 min read0 words

主体性教育

主体性教育产生的基本原因,是无主体教育现象的严重泛滥。这种无主体教育的形成和延续,有其深厚的历史原因和社会根源。其现实的典型表现,就是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严重背离教育本质的应试教育现象。这种现象的显著特征,就是学校教育完全以考试为目标,片面地追求学校的升学率,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追求升学率的工具。形成这种应试性教育和学校片追求升学率的原因,是社会性的工具主义教育思想影响所致。这种功利化的教育目标,忽视了教育中人的存在,使人这个当然的社会主体,异化为某种社会意识的实现工具。

个体权利

在教育工具主义流行的岁月里,人们一直祟奉这样一个逻辑: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进步了个人自然就能得到发展。用社会的整体性需要代替了个人的具体需要。用社会的整体性发展代替了个人的个性发展。这种把社会和个体简单化统一的做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个体的权利,而且将社会和个体的权利对立起来,形成了社会领域里的霸权文化和传统。这种文化中的社会意识,充满了剥夺个体权利的霸权观念。比如,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不合时宜的农业、个体手工业的集体化道路,我们日常工作中不问是非的过于偏颇的集体主义意识等,使集体需要压抑个体权利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