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质量生源决定论倾向

Published On: 25/01/20160 min read0 words

人有智商的差异

所谓学校教育质量生源决定论倾向,是指一些学校教育工作者将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教育质量的好坏与生源状况划等号,认为薄弱学校之所以薄弱,是因为生源质量不好的缘故;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之所以办学水平高,教育质量好,是因为生源质量好的缘故。受学校教育质量生源决定论的影响,一些薄弱学校的教师往往对学生失去信心,认为自己的学生“笨”,难教好,而重点学校的学生聪明,容易教。其实,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证明,除了人体之大脑和一些器官先天发育不健全或后天受到损害会对人之日后的成长和技能的养成有影响和制约作用外,一个具有健全遗传素质的人,都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就是智商测验证明人有智商的差异,但也不能说明学生时代的智商就决定日后的成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待尔门对智商在130以上的1528名超常儿童进行历时50年之久的追踪观察和系统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表明,早年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地预测晚年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有成就的人并非都是家长、教师认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有恒心、做事求好、求精的人。

组合和发挥的程度

因此,将生源质量与办学好坏划等号,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尽管生源质量对学校的办学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但这只是暂时的,通过考试按分数评判生源质量本身就具有片面性。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至少可以分为八类,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具有这人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的程度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都有自己在某一个方面的或多个方面发展的潜能,某门课程的学习成绩不好,或某个方面的技能欠佳,并不说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也不行,其他方面的技能就差。因此,将所谓生源质量不高的薄弱学校办好,不仅有着科学的根据,而在现实的办学实践中也有着许多成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