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写作技能之掌握思维方法

Published On: 12/11/20150.1 min read2 words

前一个问题主要谈思维能力的自我锻炼,但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只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训练出科学规范的写作思路,才能提高学术论文的写作质量。所以,我们这里仍然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学一一辩证逻辑,即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归纳和演绎

在辩证的逻辑思维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统一认识过程中相互姐立又相互联系的两种认识方法。归纳法就是通过对若干个别事实的分析与研究,概括出其共同的本质属性,得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结论的方法,即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法是以已知的一般原理、原则作为论据来证明一个个别性论点的方法,即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例如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从人们认识的大量的个别元素的基础上,慨括出化学元素周期律,主要就是使用了归纳法。后来,他又从所慨括的元素周期律出发,预言了当时尚未被发现的若干元素的化学性质,使用的则是演绎的方法。人们的认识运动就是这样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不断循环,不断探化的过程。归纳与演绎反映了客观事物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所以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相反相成的推理方法。归纳以演绎为前景,演绎以归纳为基础,二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
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没有归纳就不可能有演绎。关于这一点,王力先生把道理讲得很透彻,他在(谈谈写论文)中说:
我们搞科研,要先用归纳,再用演绎,不能反过来,一反过来就坏了。比如逻辑上的三段论法,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凡人皆有死,你是人,你也有死。”这是演绎法,从大前提推出结论。结论对不对,关键在于大前提对不对,主要是”凡”字。
“凡”是归纳出来的,我们做研究工作,就是要研究这个”儿”字。怎么研究呢?就要从大量具体的材料中去归纳,从个别到一般,结论是在归纳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开头。所谓分析,是要以归纳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归纳就作分析,那么结论常常是错误的。凡是先立结论,然后去找例证,往往都靠不住。因为你往往是主观的,找一些为你所用的例证,不为你所周就不要,那臼然就错误了。归纳的重要也就证明充分占有材料的重要。因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个别的东西越多,越能证明你的结论是可靠的。也会有例外,例外少倒不怕,多了就不行了。例外多了,你的结论就得推翻。①这段论述中的”先用归纳,再用演绎,不能反过来”,说的就是归纳的基础作用。但是,演绎又是归纳的前导。因为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归纳是有目的的,必须有一个原则作为依据,那么这个原则,就是已被演绎出来的结论一一可见归纳和演绎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
归纳和演绎这两种逻辑思维方法,在科学研究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为了探究新结果,或由已知到未知,或论证真理,或驳斥谬误,都需要运用归纳和演绎。人们认识的提高,总是在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循环往复中实现的。要把个别事实概括为一般原理,不能没有归纳;要把一般原理推广运用到新的现象和事实上去,也不能没有演绎。没有归纳,经验上升不到理论:没有演绎,理论不能精确化,不能形成严密的逻篝体系。任何一门理论科学都不是单用归纳或单用演绎得出的。例如欧米里得几何学就是归纳和演绎两种方法相结合建立起来的一门严密的科学。所以,在科学研究中,这两种思维方法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应当把每一个都用到该用的地方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补充。
但是必须注意,归纳和演绎也都有它们各自的局限性b 归纳的弱点在结论。因为个别不能完全进入一般,个性中有些是本质,有些只是现象,有些属性为全体所共有,有些则是属于部分对象。
例如清代人王引之(经传释词)中的”终”字,王引之讲”终。”是”既”的意思。前人讲(诗经)中的”终”字,很多都讲错了。(都凤·终风)的”终风且暴”,韩诗说”终风,西风也。”王引之认为这是缘词生训。从这句话看,”终凤”训为”西风”是讲得通的,但别的地方”终”都没有这个意思,所以这一个地方讲通了并不能说明这个”终”字就是”西”的意思。王引之在(诗经)中找出大量例证来证明”络”当”既”讲。如(辄风·燕燕)的”终温且惠”,(北门)的”终要且贫” ,(小雅·伐木)的”终和且平”,(甫田)的”终善且有”,等等,这些地方都是”终”与”且”对称,结构相同,”终”都是”既”的意思。韩诗讲”终风”是”西风”,只能在那首诗中讲得通,但它只是一种现象。
演绎的弱点在前提上。因为一般只能大致包括个别,正确的理论也只能是近似地反映了客观规律,所以,演绎也不是万能的。
它本身不能保证前提正确,因而也就难保所有演绎推理的结论都是正确的。退一步讲,即使前提正确,结论的正确性有了保证,但如果只停留在演绎推理本身的范围之内,不对新事物作具体的研究,那么,结论的意义也还是极有限的。
鉴于归纳和演绎的弱点,我们在研究掌握思维方法时,就不能单靠归纳和演绎,要获得深刻的科学认识,要提高学术论文的价值,还必须在归纳和演绎的基础」二,掌握和运用其他的思维方法。

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思维中把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分别加以研究,即把复杂事物的整体分为若干简单的要素进行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人们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必经步骤和必要手段,许多理论都是用这种逻辑思维的方法去分析而得出的结果。
但是,分析并不是随意地将联系着的事物加以机械分割,而是从整体的联系中去认识部分。它只是暂时地割断一事物与它事物,或整体事物内部各方面的联系,使之暂时孤立起来,然后好进入事物的内部去了解它的细节,逐一进行研究,搞清它的内部结构及其联系,目的是抓住最本质的东西。
要想科学地、准确地分析事物,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事物作全面的分析。就是说,要正确全面地分析事物,就不能只分析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个方面,而要看到该事物的多个方面:正面与反面、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都要顾及, 否则就会出现片面性。
第二,对事物作历史的分析。考察事物,应该着重于它们的过去、现在、将来的状态分析。因为只有从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并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三,对事物作具体的分析。科学的分析法在不同的科学领域,必须根据所研究的对象的性质而具体化,即不同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要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
最后,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进行认真的调查,掌握有关对象的丰富的真实材料,并要掌握有关的知识。这样,对事物进行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才是真实的、可靠的。
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分析的方法,但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到它的局限性。因为分析着眼的是事物的局部,这样就可能会出现以偏概全、以点概面,把相互联系的东西割裂开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就必须运用综合的方法,把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全面把握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
综合与分析相反,它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分解开来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再综合起来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这样分析以后的综合,可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统一认识,从而达到把握研究对象的有机联系及其规律性。综合,不是组合,不是简单地相加和随意地凑合,而是在对客观事实进行周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对象各部之间的有机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整体特征。这才是正确的综合方法。
总之,分析和综合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种既相反又相成、既科学又完整的逻辑思维方法。

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

具体和抽象在人们的思维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先是由具体到抽象,然后再由抽象上升到高级的理性的具体认识。
这里先谈谈从具体到抽象。
具体,是指客观存在着的或在认识中反映出来的事物的整体,是具有多方面属性、特点、关系的统一。抽象,是指从具体事物中被抽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各个方面、属性、关系等。具体和抽象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人们认识事物,必须从客观的具体实际出发,搜集丰富的材料,获得感性的具体认识。但这个具体是低级的、表象的具体,还必须运用思维的抽象力,把它的各个方面的属性、特点、关系分解开来,单独地考察,这就形成了各种简单的概念、判断。这时,认识就从具体到了抽象。
但是,由于各个抽象是对事物的各部分、各方面所做的单独考察,不可避免地具有相对的片面性和孤立性。所以,在抽象分析的基础上,还必须采取由抽象上升到高级的理性的具体认识的方法一一要把抽象获得的简单概念,结合具体条件,做系统而周密的综合考察,寻找出事物各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具有多样性、统一性的具体。这个具体是综合了各方面的统一体,它是高级的理性的具体认识。
上述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是从认识客观事物开始,到确定科学的最初的概念、判断,上升到建立科学理论系统的辩证方法,它对于建立理论科学具有普遍意义。例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立就是从研究大量的文艺作品、文艺现象入手,抽象出若干个概念、判断,而后经过深入探讨,逐步上升到理性的具体,从而形成了完整的阐述文艺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以上介绍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学一一辩证逻辑,这是最为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无论是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还是从事社会科学的研究,都必须以它为指导。学习和掌握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对于科学工作者的成长和科技成果的取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