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中心课程

Published On: 01/03/20160 min read0 words

按顺序编为学科体系

所谓学科中心课程,就是以各门科学为基础,从每门科学中选出一定的内容,按照科学的逻辑,形成独立的学科,然后根据各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按顺序编为学科体系。学科中心课程,平时称为分科课程.或百科课程。

教育应尽的职责

学科课程,由来已久。可以说从学校产生后,这种课程就逐渐形成起来了。中国古代学校的“六艺”一礼、乐、射、御、书、数,“五经”一《诗》、《书》《礼》、《易》、《春秋》,“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就是学科课程,或分科课程。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七艺”一文法、修辞、辩证法(逻辑)、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沿用了“七艺”。世俗封建主教育,除了封建道德,礼节教育内容以外,还有“武士七技”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的课程。文艺复兴以后,欧训学校曾经重视古典语文的教学。后来,随着生产、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逐渐进入学校课程。这时在课程理论上,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泛智论”。“泛智”即“全面的智慧”或“全知”的意思。夸美纽斯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由此出发,他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在《大教学论》中竞列出20门学科的课程体系。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持尔巴特(1776—1841),在课程方面,主张以人的多方面的兴趣(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兴趣)为基础.设置了多方面的课程,以培养“完美德性”的人。到了19世纪末,英国哲学家斯宾塞(1820一1903)从“准备生活”相“知识价值”论出发,提出了个人功利主义的课程体系。他认为,为我们的完满生活的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而评判一门教学科目的唯一合理办法就是看它对这个职责尽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