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的特性

Published On: 08/01/20170 min read0 words

教育目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列宁在论述人们活动目的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时指出:  “事实上,人的目的是客观世界所产生的,是以它为前提的——认定它是现存的、实有的。”人的实践活动的目的,作为一种在观念中对象性地存在着的主观愿望或理想,必须向客观现实转化,体现为物化的或实在的结果,即现实的对象化。在这里,观念中的目的先于实现了的目的,即先于实践的结果,因而似乎单纯是一个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其实,人们无论是提出目的还是实现目的.必须以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为前提和依据。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不同社会、不同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各不相同的.甚至有着本质的差别。这些不同的教育目的,又往往是由这个社会的教育家或这个国家的政府提出的,体现着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主观意志。然而,教育目的无论如何也不是纯粹自由意志的产物,它必须以客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为前提和依据,必须以社会对人的发展和对教育的要求来规定教育目的.是社会的客观需要在人们观念中的反映。

教育目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任何社会所确定的教育目的都是对人才规格的一种理性规定,即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或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等等的需要。一个国家发展教育培养人耍付之以大量的投入,可贵的投入要生产满意的“产品”。因此,在教育目的中融入了社会对人才规格的理想规定。教育目的既是理想的,同时又必须是现实的.即通过现实的教育和现实的努力是可以达到的。如果目的理想到了通过社会努力也达不到的程度.那么.这个理想就变成了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