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的认知

Published On: 29/04/20160 min read0 words

结构整合

布鲁纳的结构整合论,对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课程改革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出乎意料的是这种影响违背了倡导者的初衷,出现了两大负效应。一是课程研制者忽视了学生的特点、兴趣和要求,仅仅着眼于专门科学的知识结构、理论系统去构成学科内容。二是课程研制是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单独进行,加重了学科知识间的割裂。人本主义者奋起进行了严肃的批判,抨击“结构中心整合论”仅把重点放在认知的发展和智力的优异性上,尖锐地指责它使学生“非人性化”、妨碍了“完整人格”的实现。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者提出,教育目的应该是把人培养成“自由的个人”或“自我实现的个人”,这就意味着培养人格健全的个人,要实现情意与认知、感情与理性、情绪与行为的统一。他们指出,这必然是课程的核心理念。因而,课程整合的实质,就是实现“情意发展”(情绪、感情、态度、价值)和“认知发展”(理智、知识、理解)的统一。只有这样的课程,才能使学校中儿童的整体人格的成长具有可能。归纳起来,认知—情意整合论的核心观点有三:“1.人的存在,就是认知与情意相统一的整体的人格。所以,认知学习与情意学习必须统一。2.学习是以内部动机为基础的。所以,课程内容必须同学生的要求、兴趣、爱好相适应。学习是一种探究活动,重点应从教材转移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3.学生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存在的,教育内容必须同社会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