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由追求实用的有用性观念向注重人格修养的有意义观念转化

Published On: 07/06/20170.1 min read2 words

近些年来,与市场经济同时盛行的功利主义和物欲主义潮流,使恢复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教育.在尚未完全厘清自己改革方向和发展路径的情况下,又卷入了强烈逐利和“跨越式”的发展漩涡。与经济领域中单纯或简单化的追求GDP一样,教育领域中也兴起了追求身份(x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星级学校等)、追求牌子(985大学、211大学、有研究生院大学等)、追求规模(学生数、学位点数、科研经费数量等)等求大、求全、求高的风气.使以必须对学校利益和名誉有用的有用性观念,成为现实教育活动中的核心价值观念。而在缺乏理性精神和高尚品格主导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教育有用性的追求,有时达到了不择手段的地岁。而为了保证“做大做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丢弃了自己求实、盲德、抑恶的宗旨和传统,丢弃了自己质朴、纯洁、高雅、理性的品质和特征,变得浮躁、功利、世故、庸俗.现代科学主义思想中的工具理性观念,已经成为教育管理中的基本法则。在这种教育制度和文化共同营造的氛围中,不仅教育目标被换算成一系列数字,而且教师的价值及教师的工作也被换算成各种数字。教育中缺失了思想、信念、价值、意义等体现教育本质的基本内含(有也只是为了短暂性的装潢门面),成为骨干里虚伪功利、但表面上却高唱素质教育或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口号的太极高手。教育这种蜕变造成的影响是,教育历史性的声誉和美名没有了,社会的尊重和信任没有了,代之而起的是人们的失望、质疑和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