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论文写作之直觉思维与灵感

Published On: 04/12/20150.6 min read14 words

一、关于直觉、灵感的一般概念

直觉( intuition)通常指对某个问题的突如其来的顿悟;灵感( inspiration)指一种突发的、短暂的、创造力高度发挥的心理状态。两者在辞义上不尽相同,心理学著作中也常常分别加以阐述。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又很难把它们严格区分开,因为这两者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是在从事某种创造性活动中,某个问题长时间萦绕脑际、百思不解之后突然涌现的。它产生在有充分实践经验基础和知识准备的头脑里,但其出现往往不是在紧张的冥思苦想之际,而多在暂时放下工作、头脑比较轻松之时间E 不是出现在意识的中心而是在意识的边缘,或者说产生于头脑的下意识活动用。
(2) 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短暂性,倏忽而来,转瞬即逝。可以在并不自觉地想着某一问题时闪现,也可以在自觉地思考问题时突然发生。可以为某种情景所触发,但无法预期其出现,也不能人为地选择触发方式。
(3 )同属于创造性思维活跃的表现,不经过精细的形式逻辑推理,因而都属于非形式逻辑思维。当然,非形式逻辑思维并不是说根本没有逻辑,只是在直觉或灵感出现的瞬间,逻辑过程高度压缩、简化,采取”跳跃”形式问。
由于以上这些共同特点,有些著作中把直觉和灵感看成是一回事阴。Beveride 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用《直觉》一章来涵盖灵感,当然他也说灵感这个词还有别的意思叭钱学森把灵感视为除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之外的第三种思维网,实际上是把直觉思维概括在灵感思维之中。

二、直觉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直觉思维无论在提出新设想或解决难题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Claude Bernard 人为科学研究的观念或假设常常由直觉产生,观念”决不是从天而降或任意假定,而是必须永远以观察到的现实,也就是说以自然界作为根据。”但是观念的产生却是突发的,其性质完全是具有研究者的个性的,这是一种构成研究者各人独创、发明或天才的特殊直觉。”有些事实对于多数人的思想都毫无用处,而对于另一部分人却有启发。甚至有的时候一个事实或一次观察对于某一个科学家可以许久许久不曾启发任何意义,忽然某一天对他呈现了一线光明,使他不同往常从这同一个事实上得到了新的理解,发现了全新的关系。这样,一个新的观念的产生犹如电光之一闪,犹如突然的启示” 。
科学史上由直觉而产生新观念、提出新课题的事例很多。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人们都很熟悉,这个例子常被用来说明机遇导致了新发现,但似乎更能说明直觉的重要性。
因为培养基发霉、细菌生长受抑制的情况很常见,别的细菌学家也不止一次碰到过,并没有带来什么特别的启示;而弗莱明却立刻想到霉菌可能产生了某种能够破坏葡萄球菌的物质,可能具有重要意义。梅契尼柯夫在谈到他提出细胞吞噬作用这一设想时说”一天,全家都去马戏团看几个大猩猩的特技表演。我独自留家在显微镜下观察一只透明星鱼幼虫中游走细胞的寿命。忽然,一个新念头闪过脑际。我突然想到:这一类细胞能起到保护有机体不受侵袭的作用。我感到这一点意义十分重大,非常兴奋,在房中踱来踱去,甚至走到海边去归整思想”问。
由直觉而产生好的实验设计可以举药理学家Quo Loewi 的例子。他在研究神经递质的时候,一天夜里醒来,突然想到一个极好的实验设想,但他当时没有清楚地记录下来。第二天他在实验室整整坐了一天,面对着熟悉的仪器,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个设想。到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是一无所获。可是到了夜间,他又一次醒过来,脑子里又冒出了前晚的那个设想。这回,他仔细地记录下来。第三天他走进实验室,以生物学历史上少有的简单利落、明快确定的实验,证明了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他刺激一只泡在盐水里的蛙心迷走神经,使之停止跳动;当把浸泡过这只蛙心的盐水取出来浸泡第二只蛙心时,他满意地看到自己实验设想得到了验证:盐水对第二只蛙心的作用,同剌激迷走神经对第一只蛙心的作用一样,正在搏动的心脏也停止了跳动。说明迷走神经受剌激后,已有神经递质释放在盐水中问。
Claude Bemardl3l说由直觉产生的观念或预感,随后要用理智或推理来发展。就是说突然萌发的原始意念,要通过逻辑思维手段来展开和完善,因此不可能把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截然分开。
在讲述直觉或灵感对科学发现的作用时,常常都是举一些成功的事例。但这绝不是说由直觉得来的想法都是正确的,有不少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无法用实验来验证。因此对由直觉产生的设想应以实验来检验,客观地如实地接受实验的结果,当设想与实际不符时,应当随时准备放弃它们,修改它们。

三、发展直觉思维,捕捉灵感

直觉或灵感因其产生的突发性和偶然性而蒙上了神秘色彩,但也不是全然不可捉摸。
一些科学家和心理学家谈到了若干发展直觉思维和捕捉灵感的方法:
1.只有投身创造性的科研实践,对解决某个问题抱有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才有可能产生直觉或灵感。研究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着了迷,以至于即使在意识的中心部分不在想这个问题,在意识的边缘或者说下意识部分也仍在考虑它,因而直觉或灵感总是产生在迷恋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身上。正如柴可夫斯基所说的那样: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
2. 要有充分的知识准备。不仅要熟悉本学科、本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在可能的条件下还应尽可能广泛涉猎,扩大知识范围,以便开拓视野,启迪思路,丰富想象力。英国兽医学家Taylor 曾说过”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问。
3. 要有良好的学术氛围。不迷信权威,开展活跃的自由讨论和争论,包括同不熟悉本领域工作的人进行讨论。鼓励大胆假设,大胆猜测,展开合理想象和自由联想。不受拘束的学术讨论有助于不同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的互相借鉴,有利于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思路。
4. 避免思维陷人胶着、僵死状态,对某个问题长时间苦思冥想毫无进展,与其原地徘徊,跳不出老圈子,不妨暂时先搁置一下,转换一下注意力;或者让头脑松驰一下。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下,迂回一下,可能会出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的境界。
5. 留心捕捉和记录下一些偶然出现的新异念头。Beveridge 认为”在阅读、写作或进行其它不宜中断的脑力活动时,想法常常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这些想法应立即草草记下,这样做不仅仅保存了这些想法,而且达到将它们‘置于脑后’的目的,以免干扰主要的问题。要集中注意力,就不能让思想被停滞在意识边缘的想法所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