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课程体系

Published On: 31/01/20160 min read0 words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个优秀的教师,或者说是“名师”,他首先必然是一个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目前,我国师范教育致命的弊端,就是长期以来坚持着“一个模子”培养师资的观念和方法,这种观念和方法深深地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虽然已有许多有识之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已开始了有关改革,但改革的阻力和难度不可低估,况且,目前的改革离要求距离尚远。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特别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个性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基础。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教育必然是开放的教育,开放的教育必然是民主的、自由的、创新的。要给学生创造这样的课程环境,首先要建设一个既充分考虑师资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又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开放的课程体系。

知识结构

首先,应不断加强普通基础课程的地位,应给学生创造根据个性发展来选课的条件。普通基础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这四类课程应尽量打破文理科之间的封闭界限,让所有的学生都有选修机会。这样,才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使学生具有坚定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以利于其较快地学习新的科学知识,较好地实现跨学科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利于将来全面指导青少年的学月和生活。

创新能力

其次,专业主干垛要面向世界,吸收最新成果,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师范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它必然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如果师范院校不重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不重视提高专业主干课的学术水平,那么,它的教学就会落后于科学的发展,就谈不上培养高质量的师资。因此,必须对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较大的改革,删减[日课程,增加前沿学科和方法论课程,课程内容要不断吸收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良师必学者”,要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专业前沿的学术动态,懂得获取和处理有关学术信息,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和社会需求

第三,针对社会的要求,改造教育专业课程,加强实践环节。一个好教师必须经过教育专业的训练,掌握从师的本领。教育专业训练主要是通过开设教育类课程和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应该说,这是师范院校最开放的一类课程。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教育理论课普遍存在内容空洞、理论陈旧、脱离实际以及不同课程的内容重复等问题;教育实习时间短,阶段实习不落实,理论联系实际少,实习指导不到位。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依然是封闭,教育理论工作者闭门造车,玩弄“概念理论体系”,无视社会实践和社会需求,没有开放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