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的可靠性

Published On: 09/06/20160 min read0 words

整理和分析

任何研究人员,要想从文献的分新中得出正确的结论,首要的条件就是文献必须是可靠的,必须真实地记录了社会真实。所以,研究者必须对在研究中所使用的文献进行专门的、精心的检验。盲目相信文献的真实性或者对文献的真实性不给以足够的重视,其后果是严重的。不仅会给理论带来混乱,而且可能导致实践的失败。只有对文献进行彻底整理和分析,对文献中一切值得杯疑的地方进行验证以后,文献才能应用到研究工作中去。

真实性与可靠性

文献的可靠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文献本身的真实性和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研究者在利用文献时,首先应确定这些文献是真实的,还是伪造的,或者是经人修改过的。但并非所有类型的文献都存在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社会现象文献,真实性问题是不存在或至少是不经常存在的。如正式出版的报纸、杂志、讲话等。但那些描述事件的文献,由于它们的形成时间远离我们的时代,其真实性问题就显得突出了,而且确定其真伪相当因难。当我们怀疑文献的真实性时,就应认真检查,首先应搞清楚伪造这种文献是否会对什么人有利和谁有可能伪造,决不可草率利用。此外,与原本相比,文献的副本就有不真实的可能性。所以,需根据副本的种类和副本的复制方法进行检验。

验证内容

验证了文献本身的真实性以后,更重要的是要验证文献的内容,即文献中所记载的事实是否可靠。譬如,文献是否忠实地记录了事实的真相?文献中用的概念和指标是否准确(或与我们使用的概念涵义和指标是否一致)?等等。如果采用的二级文献或三级文献是从另一个二级或三级文献中转抄过来的,其准确性就没有采用直接的二级或三级文献高,因为转抄时可能造成误差甚至被歪曲。其次应确定资料的完整性,即文献来自很小的样本还是广泛的资料系统。如果是前者,则可能不符合研究的要求。再次需考虑资料搜集者的品质,确认资料来源的按集者的立场、观点和能力,深究一下,他是在何种社会背景下提供这些情报的?如果研究者所掌握酌情况与文献提供的内容不合时,文献的准确性就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