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科研群众运动论倾向
成果形式与实践效果结合
所谓学校教育科研群众运动论倾向,是指学校管理者,甚至一些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校教师人人要有课题,人人要搞科研,人人要有论文发表,将教育科研形式化、快餐化。这种学校教育科研搞群众运动式的倾向,使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口号表例化、简单化。其实,科研兴校是一顶需要潜心、需要踏实、需要耐心、滞要进行艰苦探索的工作,要求教师有课题,要求教师参与科研,使教师有科研意识,无疑是有价值的,但要求教师,尤其是要求中小学教师每年要有公开发表的论文,要有正式获准的立项课题,否则,教书育人再有成效也不能晋级,不能评职称,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其后果不是促使教师把注意力集小在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反思上,集中在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而是迫使教帅为写论文而写论文。于是网上下载,甚至找枪手代写,交版面费进各种论文集等都是时下一些教师热衷的;于是在教育科研一片繁忙的时候,我国的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千校一面的状况并没有改观,可谓科研兴校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追求升学率的教育依然扎扎实实,学生负担过重依然实实在在。事实上,将学校教育科研形式化、快餐化、表面化不仅不利于学校教育科研的健康开展,而且不利于学校教师专注于教育教学。因此,在倡导科研兴校、兴教的过程中,对待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要实事求是,不可片面地、简单地追求项目之多、参与人数之众和成果的快速发表。同时,要改进对研究成果的评价认定,突破以往研究成果一定要是公开发表的论文或研究报告、或一定要是研究立项的课题报告的要求,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所形成的研究日记、教学笔记、教案分析、教学体会、经验总结以及个案分析等都是研究成果,在对研究的评价中将成果形式与实践效果结合起来,即要看成果形式,更要看实际效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学校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和学校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存在着的上述倾向,究其实质是对学校教育的误解,不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现的要求,具有思维的片简件和僵化性,因而其对教育活动产生不良影响也就具仑必然性。因此,纠正上述片面的倾向,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真正做到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本质的而不是现象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教育活动、分析教育问题、提出教育主张,如此,才能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