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派

Published On: 21/11/20160 min read0 words

文学流派

荒诞派是在存在主义哲学直接影响下产生的一个文学流派。它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戏剧上,代表人物有贝克特、尤奈斯库等;“荒诞”一词早在19世纪就出现了,但西方现代派文学则赋予它新的内涵。加缪把“荒诞”说成是“人在世界上的一种形而上学状态”,“在一个突然被剥夺了幻想和光明的宇宙里.人感到自己是陌生人”。1961年.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埃斯林在《荒诞派戏剧》一书中正式提出“荒诞派”这一名称,称谓那些视人生和世界无意义的剧作家。荒诞派戏剧.按埃斯林的概括,它的主题是“在人类的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闷”。

哲学意义

从哲学上讲,荒诞状态指的是个人与其生存环境的脱节,它来源于理性原则和客观现实的不相容件。荒诞派代表人物尤奈斯库给“荒诞”一词下的定义就是:“荒诞是指缺乏意义……在同宗教的、形而上学的、先验论的根源隔绝后,人就不知所措,他的一切行为就变得没有意义,荒诞而无用。”荒诞派文学突出地体现了这种哲学观念。《等待戈多》写两个人日复一日地等待着一个叫戈多的人,可戈多始终没有来,他们为什么等待戈多,自己也说不清;《秃头歌女》中的一对夫妻竞互不相识;  《椅子》写一对老夫妇竞被家中椅子挤得尤立身之地;《啊,美好的日子》中的主人公维妮半身埋在土里,还时而同土丘后面的丈夫瞒叨,回忆昔日所谓的美好时光。世界的荒诞,人生的无意义,在荒诞派文学中达到极致。从艺术形式方面看,荒诞派戏剧打破了传统戏剧的程式,不再以文学剧本和对白为基础,而是依靠演出本身、舞台道具和人物形象来取得效果。大胆的夸张变形和直喻、象征,也是常见的手法。尤奈斯库曾称他的作品为“反戏剧”,正道出了荒诞派戏剧这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