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音乐美

Published On: 04/10/20160 min read0 words

诗歌的语言形式齐整而具有节奏感,琅琅上口又抑扬顿挫,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声音美和语言音响的特殊功能,从而具备明显的音乐性。

诗歌的音乐性

一切语言序列都可能具备一定的由节奏、停顿、音响等组成的音乐羌,但毫无疑问诗歌的音乐性最为突出,并得到了特殊的重视和最为自觉的运用。西方历史上许多人都指出过这一点。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在《维克多·雨果》一文中说,诗人有权利用一种华美语言来“译解好奇的人类所进行的永恒的测”。法国另一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也说:“诗人员完美的作品(在它最终的目标上)变成丁一种纯然的音乐。”还有人说:“所有门类的艺术都追求着音乐的状态。”“音乐先于一切。”

为什么要具有音乐性

俄国诗人别雷在前人的基础上则发表了对诗歌为什么要具有音乐性这个问题的意见,他认为;艺术形式的美质取决于对音乐的趋近:音乐是最高级的艺术,艺术的发展史就是从低级的艺术形式开始而以音乐告终;只有在接近音乐的时候,艺术作品才变得更深邃、更宽广;一切艺术形式都应以现实为出发点,而以音乐为终点。以音乐为终点,意味着对精神世界或最内在心灵的回归。别雷还认为:“音乐是关于未来的。……音乐作为反映本体世界的艺术,其意义被着重强调。……音乐表现联系过去、现在和将来存在的这些世界的统一。”所谓音乐是关于未来的,指在音乐中,对未来的完善的暗示在人们心中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