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从80年代后期以来,活动课程一直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大课题。会上,人们围绕活动课程的本质、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以及怎样组织活动课程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两种倾向
大家认为目前在活动课程的实践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即“活动课程学科化”和“学科课程活动化”两种倾向。第一种倾向是指把活动课程像学科课程一样来组织,活动课程成了学科课程的延伸,成了另一种学科课程,主要表现为既编写详细的教材和教案.又是在课堂上按照学科课程的“五步教学法”施教等等。第二种倾向是指改变学科课程教师讲授过多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学生的一些活动c这两种倾向,都值得进一步的考察和深入研究。
从实际出发
以上两种倾向从根本上说是由人们对活动课程的本质认识不一致造成的。围绕活动课程的本质问题,与会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应该准确理解杜威的理论,把握活动课程的实质。有人则明确表示,今天我们所谈的话动课程和杜威的活动课程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再说,杜威所要解决的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问题,当时的活动课程并没有能够解决.至今它仍是困扰我们教育界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动辄就是杜威或其他什么人的理论,不能简单照搬杜威和其他国家教育家的理论,而应从我国实际出发理解活动课程。
把握活动课程的实质
还有人指出,把握活动课程的实质,除了考察西方活动课程的历史与现状外,还必须考察我国课程发展的历史,注意研究80年代以来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和“第二渠道”的实践,对“学科”和“活动”进行深入的分桥,揭示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重新认识“课程”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进一步深入认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实质。